蓝天白云,映衬着一望无际的草原。7月26日一早,记者一行奔赴乌兰察布,内蒙古的巡访就这样开始了。
接近乌兰察布,高速公路两边的绿意淡了,成片的农作物少了,时不时还裸露着水土流失后的沟壑。记者与同行的当地干部交流得知,这里的困窘并不只是11个旗县中有10个是贫困旗县这么简单,还有阴山重度风蚀沙化带所带来的脆弱生态环境和“青壮年都走出去了,留下的都是没有劳动力的老弱者”的客观现实。
自然环境之恶劣令人讶异,但令记者更加难忘的,是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依旧挂着的坚强而温暖的笑容。
前往玻璃忽镜乡冀家村的道路十分平坦,一直通到了村口。下了车,记者跟着两名干部,来到了贫困户老孔家。“在这儿呢,你来啦!”见到自己的帮扶干部,正在边上忙碌着的老孔挥着手,咧开嘴笑了。放下手中的活儿,皮肤黝黑的老孔赶忙走了过来,拍了拍帮扶干部的肩膀,又对站在一旁的记者一行笑了笑。
和大多数村民一样,老孔家也是小平房,20多平米见方。走进屋里,左手边是新砌的灶台,洁白的墙面和深灰色的水泥地面形成鲜明对比。沿着墙边,是一字排开的几个新旧不一的橱柜和一台冰箱。里屋是卧室,平整宽敞的炕头、一台电视机……陈设虽然简单,却齐整舒服。
“这几年,像我们这些贫困户的房屋修缮工作都被帮扶干部和村干部‘承包’了,从房屋加固翻新,到家具家电配备……”老孔指着家里的家具告诉记者,多亏了这些干部,不仅带来了好政策,还出工出力,“是他们帮扶帮出了好日子。”
据同行的干部介绍,市里给每家贫困户都指定了帮扶干部,并根据各户实际情况制定脱贫措施。家里有地的,干部们就提供技术和种子,教他们种点收益好的农作物;还能干活的,就帮他们在附近的企业工厂里找点活计。
今年55岁的老孔情况有些特殊,年轻时腿上落下了病根,不仅干不了重活,还花掉了家里所有积蓄,曾被生活所困。“现在,家里的地都承包出去了,每月能有一笔固定的收入。日子是真的好起来了。我今年就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啦!”说罢,老孔又咧着嘴笑了。
从老孔家出来,他挥手道别,“再来啊!”记者一行上车离开。车子即将转出村口时,记者回望,望见老孔那依旧挥着的手和那张黝黑的脸庞上坚强而温暖的笑容。那笑容背后,是对帮扶干部努力付出的认可,也是对生活的不埋怨、不抱怨。
不仅是老孔,谈到帮扶工作和帮扶干部,村民们总是露出那朴实的笑容,感慨着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”,令人动容。记者想,或许,生活的境遇和现实的物质条件,并不能让这里的村民立刻过上丰盈的日子,但正是因为有那些时刻把贫困户家里的“琐事”挂在心上的“孩子”“大兄弟”、有时刻谨记“让群众满意”的党员干部,好日子会一天天更近,心想的事儿都能成! |